焦點新聞

2021-09-23

恒瑞医药張連山:為患者做好藥 為國藥謀自強

內容來源:上海證券報

記者:周健


從3000億元回到3000億元,恒瑞医药用兩年時間翻越了一座百倍PE的“估值高山”,也卸下了醫藥“一哥”的包袱。


麵對市場的疑惑和投資者的不解,二次掌舵的孫飄揚卻表示“恒瑞遇到的問題是所有中國仿製藥向創新藥轉型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仿製藥斷崖式下降,創新藥逐步增長”,他早在2019年底就宣布要砍掉70%的仿製藥,加速向創新藥轉型。


“走創新藥這條路,對企業的實力、能力和定力都是巨大的考驗。”恒瑞医药高級副總經理、全球研發總裁張連山對記者說,“中國藥企拿不出創新藥,對跨國公司無法形成有效競爭,中國老百姓就隻能花高價買進口藥。”

加速向創新藥、原研藥轉型的恒瑞医药,改變的隻是找好藥的路徑,不變的是做好藥讓患者獲益的初心。

秉持這樣的初心,恒瑞医药用30多年的時間從連雲港的一家瀕臨破產的小藥廠,成長為國內醫藥行業的龍頭和創新藥領域的領軍者,探索出一條民族製藥企業的自強之路,進而入選民族品牌工程指數成分股。



穩健求變

不可否認,“仿製藥斷崖式下降,創新藥逐步增長”,給恒瑞医药的業績表現帶來了一定衝擊。


半年報顯示,恒瑞医药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32.98億元,同比增長17.5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26.68億元,同比增長0.21%。


但半年報中最令人驚訝的內容是,恒瑞医药用7頁篇幅披露了已上市創新藥後續主要臨床研發管線情況以及在研創新藥主要臨床研發管線。這是恒瑞医药首次在半年報中詳細披露研發管線,頗有“亮家底”之意。

“公司第一次向投資者係統梳理了創新藥研發管線,旨在強調公司正處於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即將迎來一個以創新藥為主導的收獲期。”在張連山看來,一家藥企的能力和價值,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豐富的研發管線的基礎之上。


具體來看,恒瑞医药披露的研發管線中,10條管線產品已經進行到NDA(新藥申請)階段,另有40多款在研創新藥產品。


研發管線的豐富,離不開持續的研發投入。恒瑞医药上半年累計投入研發資金25.81億元,同比增長38.48%,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9.41%,位居全國醫藥行業前列。


“目前已經可預見到的是,不論是恒瑞傳統的腫瘤還是涉足多個慢病領域的新項目,明後年將有更多創新成果問世。”張連山表示,公司正在加速創新轉型,並十分期待公司創新藥惠及廣大患者。


在今年的一次公開演講中,張連山曾提及創新藥與仿製藥的關係,“80%的處方藥來自仿製藥,80%以上的銷售額來自20%的創新藥”。市場的“二八定律”足以說明創新藥對恒瑞医药的重要性,這從半年報中也可見一斑。上半年,公司創新藥業務實現銷售收入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約占總營收的四成。


創新質變

“在目前創新藥競爭激烈的形勢之下,‘first-in-class’藥物是各大企業所追求的目標。”張連山介紹道。


從率先仿製到國內首仿,從仿創結合到原研創新,勇於從舒適區抽身投入新戰場的恒瑞医药,總能享受量變帶來的紅利。


但從“me-better”到“first-in-class”,恒瑞医药也要承受質變造成的陣痛。前者是對現有藥品的模仿和改良,追求快開發、低成本、好療效的收益;後者則是全球首創藥品,麵臨長周期、高投入、低成功的挑戰。


“原創藥研發風險高、投入大、周期長,研究人員篩選出1萬個化合物,隻有不到10個能進入臨床,最後可能僅有一兩個獲批上市。這一過程要十幾年,投入要幾十億元。”張連山解釋說。


如何評價一家藥企的創新研發能力?


張連山認為,應該是綜合的、多維的,是一個包含創新根基、創新過程和創新成果的完整體係,“科技創新從來不是孤立的行為,而是一連串行為產生的結果”。


圍繞科技創新和國際化戰略,恒瑞医药在中國多地以及美歐日等地建有研發中心或分支機構,擁有4500多人的創新藥研發團隊。截至8月底,公司累計申請國內發明專利1237項,擁有國內有效授權發明專利334項,國外授權專利447項。


張連山介紹,恒瑞医药在各大治療領域的前沿靶點均有布局,開發了多個有潛力的分子,目前已有分子進入臨床開發階段。恒瑞医药仍會一如既往地積極布局新分子形式,如基因治療、mRNA、核藥等,借助多年來打造的研發團隊優勢,盡快推進創新研發。


事實上,恒瑞医药“上市一批、臨床一批、開發一批”的良性循環已形成,並構築起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


目前,恒瑞医药已有卡瑞利珠單抗、艾瑞昔布、甲磺酸阿帕替尼等8款創新藥在中國上市,另有50多種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240多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研發存量可觀。今年,公司的卡瑞利珠單抗和氟唑帕利膠囊分別迎來第6個和第2個適應症上市,氟唑帕利還有多項研究正在推進,有望成為又一重磅創新藥。


“與其花巨資購買海外技術,不如花錢引入人才,構建自己的創新體係。這是我們這麽多年專心致誌做好的頭等大事。”張連山稱。


務實應變

談及恒瑞医药近期兩筆合作,張連山解釋,創新的來源可以是多元化的,並不隻能“廣種薄收”,通過“licence-in/out”同樣可以“深耕細作”。


“從各跨國藥企的成長之路看,優秀的藥企都經曆過大大小小的對外投資合作收購。恒瑞一直在密切關注外部創新的進展,積極引進高質量品種。”張連山表示,醫藥行業具有特殊性,更早給患者帶來更好的產品也是藥企應該履行的社會責任。在此背景下,隻要公司內部沒有布局或是進度太慢的項目,隻要符合公司的發展策略,恒瑞医药都願意與行業領先企業合作。


“醫藥創新需要整個行業一起努力,單靠一家或幾家公司是不可能完成的。”張連山開誠布公道,“未來我們還會有更多積極的嚐試,也歡迎大家來找我們洽談。”


事實上,恒瑞医药“深耕細作”的能力不容小覷。


比如公司自主研發的PD-1抑製劑——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自2019年在國內上市以來,已先後有6個適應症獲批,是目前獲批適應症最多的國產PD-1產品。在此基礎上,恒瑞医药一直在拓展該產品的研發疆域,致力於其他癌種適應症的落地。


卡瑞利珠單抗也在加速“出海”。


4月,卡瑞利珠單抗用於肝細胞癌適應症獲得美國FD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認定,這有利於加速產品在海外上市的步伐。而進展最快的卡瑞利珠單抗聯合阿帕替尼組合,有望成為公司海外第一個上市的新分子產品。


找好藥很難,做好藥不易。


據了解,恒瑞医药的產品質量體係堪稱嚴格,所有生產線都通過新版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認證,建立了擁有一流生產設備和國際標準化的生產車間,並製定了高於法定標準的企業內控標準,出口產品的控製要求均符合或高於歐盟、美國藥典規定的標準,確保藥品生產的高質量。


“創新藥都有專利保護,若不掌握核心技術,不發展自主可控產業體係,中國醫藥行業在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就沒有話語權。”張連山坦承,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體係,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要正視我們與發達國家在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領域上的差距。


正是務實、專注和投入,恒瑞医药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齊頭並進,為中國民族製藥企業在全球製藥領域中爭得一席之地。在美國製藥經理人雜誌公布的2021年全球製藥企業TOP50榜單中,恒瑞医药連續3年上榜,排名逐年攀升至第38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