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2021-12-22

對話孫飄揚 | 醫藥企業應關注百姓未被滿足的多樣化臨床需求

內容來源:E藥經理人


在2021年12月21日由E藥經理人、H50承辦,吸引近5萬人次觀看的中國醫藥企業家科學家投資家大會(簡稱“啟思會”)上,方源資本合夥人、H50創始主席呂明方與恒瑞医药董事長孫飄揚展開一場巔峰對話,針對今年一係列最受關注的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呂明方認為,資本對創新的促進功不可沒,但在擴張過程中,也確實堆積了泡沫,造成了高水平的重複。如今隨著泡沫消散,越來越多的從業者開始理性回歸產業本質。從長期來看,醫藥仍是一個有著良好投資價值的剛性需求賽道,而創新則永遠是藥企的生命線。


孫飄揚也坦陳,恒瑞在2021年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正在經曆“陣痛期”。而最有效的解脫之道,便是做自己。越是在外界紛亂的變化中,越要堅定初心,跳出“重複”,跳出“為了國際化而國際化”的幻象,一切以患者的臨床需求作為出發點,穩中求變,便可確保不在製藥的路途上迷失。



以下為對話詳細內容:


呂明方:2021年,中國醫藥產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果用一個關鍵詞去描述你對這些變化的觀察,你會選擇哪一個詞?


孫飄揚:如果用一個詞來表達,我個人的感受應該是“壓力”。今年,隨著醫改的深入,從前的政策所帶來的效果正在一一呈現,包括新一次的創新藥國談,胰島素的集采以及近期出台的一係列新的政策等。我認為,對醫藥行業來說,大家麵臨的挑戰和壓力都在變得越來越大。


呂明方:此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強調了宏觀經濟麵臨的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對於預期偏弱這一點,我在行業裏也感同身受,今年大家有普遍性的焦慮,普遍性的不確定,這也造成了普遍性的內卷。


國家藥監改革已經走過了6年,中國的創新藥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但這一過程中,資本的雙刃劍效應也開始顯現,比如高水平的重複問題。行業裏有一句玩笑:現在的問題不在於有沒有錢,而是病人找不找得到。


雙重角度看,我覺得資本對創新有促進,有推動,但也不可否認,在資本的擴張過程中,確實堆積了泡沫。隨著泡沫消散,越來越多的人現在開始理性回歸產業本質。我覺得中國的醫藥產業,還是一個有長期價值的剛性需求的賽道。


孫飄揚:我們有14億人口,隨著我們的經濟發展和人口的老齡化,大家對健康、新的治療方法和新藥品的需求都很大,並且在不斷地變化,這個產業的確是一個剛性賽道。但是現在本土的仿製藥企業麵臨轉型,Biotech麵臨成長,大家都在做新藥,可每年的新靶點畢竟是非常有限的,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內卷問題。


呂明方:醫藥行業市場容量巨大,但它也受製於政策和國家支付能力的影響,藥企在創新發展的過程中,要高度關注這兩大影響因素。如果不重視,一定會有相應的副作用產生,內卷就與此相關。


孫飄揚:我一直在思考醫藥行業內卷的問題。


恒瑞最初做創新藥時,國內並沒有人做。因為仿製藥賣得很好,大家對做新藥興趣不大。我們這些年一直在堅持做,但也還是要承認,做新藥確實很慢很難。2015年開始,隨著藥監改革和集采的推動,仿製藥企也有積極性去做創新藥了。而新藥審評審批政策的調整,海歸科學家回國再加上資本的推動,Biotech應運而生。


如今在張江,走不了多遠就能看見一個Biotech,全球所有的新技術都可以在張江找到,但也快速地形成了“重複”。我常說,行業裏很少有不重複的東西,差別可能隻在於你早走幾步,它遲走幾步而已,最終都會形成內卷。


呂明方:你提了一個有意義的觀點,就是當產業的人才、資源、資本以及需求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出現的“重複”似乎不可避免。


孫飄揚:首先我認為,多方共同努力的情況下,內卷的效應是可以減弱的。


一是在市場飽和的情況下,隨著回報減少,大家“重複”的主觀能動性多少會有所下降。舉個例子,現在還有多少人去做太陽能、風能的?


二是我們的產業政策在這方麵也有很好的指引,比如CDE出台的抗腫瘤藥臨床價值新規,這個政策我覺得總體就是正麵的,可以遏製一部分重複的項目。


三是投資者也應更加理性。本著對財富更負責任的態度來投資創新藥,也許在產業發展前期你可以很積極,但到達一定階段後,趨勢開始顯現時,你一定要有所敬畏。


總體來說,作為企業,想絕對不重複是不現實的,但我們仍應該立足國情,尋求差異化,並且在一個適度的範圍內良性競爭,理性競爭,公平競爭。


呂明方:尊重和敬畏,是讓產業良性發展的一個很重要態度。如果一家企業想在目前這樣的“內卷”的競爭環境中勝出,你認為需要具備哪些關鍵的要素?


孫飄揚:我的經驗還是未雨綢繆。


任何企業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是有限的,如果一個領域別人已經做的很多了,其價值和需求必然會降低,就沒有必要去湊這個熱鬧了,還是應當把有限的資源用於可以給患者解決問題且能有回報的項目上,而不僅僅是集中在重複性高的熱門領域,比如腫瘤或者免疫領域。


實際上除了這兩個領域,中國還有很多疾病值得投入,比如病毒感染,比如肝腎疾病,我們仍然有很多未被滿足的需求和不能被治療的疾病,如果把資源和研究力量用一部分在這方麵,可能會解決很多患者的臨床急需,大家分散開來,對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利的。


呂明方:是的,臨床上未被滿足的需求大量存在,一個負責任的製藥企業應該去針對這些未被滿足的需求去創造和生產,這樣也可以促進產業良性健康地發展。飄揚總是我很尊敬的企業家,你帶領恒瑞一路走到今天,成為行業標杆,非常值得敬佩。可2021年的行業和資本市場變化很大,即使是恒瑞也麵臨很多挑戰,您是如何看待這些挑戰的?


孫飄揚:2021年對恒瑞來說確實是巨大的考驗。前幾年的集采對恒瑞也有影響,但沒有傷筋動骨,沒有像今年這樣集中。對集采我們是有心理準備的,今天不來,明天也要來,是我們一定要經曆的一個陣痛期。


呂明方:雖然有了預期,但實際的發生的結果是不是仍有超預期的部分?


孫飄揚:是。這次的感受和前兩年不太一樣。盡管我們也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每天都在很努力地工作,希望把新產品盡快地接上去,但也必須承認,仿製藥是快速地從高峰下來,而創新藥則是在逐步地成長,這兩條線不可能交會在一個很高的位點。在投資者會議上我也談過,恒瑞現在的市值處於一個相對低穀期,公司處於一個轉型期,盡管我們的創新藥準備了很多年,但目前與預想的結果也還是有些偏差,很多東西很難預料,比如內卷的問題。如果沒有內卷,我們對陣痛期的應對也許可以更從容一點。


過去我們曾以為,有10個左右的新藥就可以支撐我們的發展,但現在看來,還不夠。我們可能需要更多產品,或者說更多“不重複”的產品來支撐我們的發展。恒瑞經營多年,還是有一定基礎,未來也會有一批新產品不斷上市,我們正在積極地調整產品結構,希望可以更好地適應行業快速的發展態勢,讓公司再度走上穩健發展的軌道。


呂明方:恒瑞今天之所以能站在行業巔峰,正是因為十年前的準備。過去十年中,恒瑞堅持在做兩件事,一是持續的高研發投入,二是很強的現金流管理。在我看來,這是恒瑞很重要的生命線,也讓我一直對它明天的發展充滿信心。未來恒瑞想從諸多挑戰中勝出,重中之重也是依靠好的產品。我想請教的是,如果放眼未來5到10年,您會如何做恒瑞的產品布局,特別是BD的部分,能否給同行一些借鑒或參考?


孫飄揚:恒瑞未來的發展,還是回歸我們的初心——圍繞患者臨床上的急需去做一些工作,為中國的健康事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這也是我們現在做事的出發點。基於此,我們在產品研發上主要從臨床的需求來解決問題,而不是什麽東西熱門,大家做的多,我們就跟著去折騰這件事情。我們思考的是,別人做過的事情,我們怎麽能把它做得更符合患者的需要;別人沒做的事,如果是患者需要的,我們又要怎麽克服困難去做。


也因此,恒瑞每年在研發上投入大量的錢,我們自己也感覺到每一年在研發上都在進步。在此過程中,我們會不斷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尋求綜合的合作,有基礎創新,也有組合創新,合作創新。比如前列腺癌,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等,我們每年有很多產品在研發。恒瑞的BD其實也是圍繞這個目標在做,有好的產品好的機會,我們也想積極引進,然後與我們的產品進行組合或者利用我們的市場優勢進行推廣。


比如說我們今年引進的第三代抗CD20抗體MIL62,就能和我們血液產品做很好的匹配,未來可以給患者帶來一個組合創新的療法。


呂明方:大家也注意到,過去五六個月當中,恒瑞的發展脈絡的確和過去有所變化,從自主研發為主,轉向了你所說的組合創新。


孫飄揚:以前我們很少買別人的東西。現在是如果有好的產品,可以與恒瑞已有產品形成協同作用,為患者帶來更多好處的,我們也不放棄,大膽引進,做一些錦上添花的事情。但我們仍然以自主研發為主,畢竟現有管線裏還有近百個項目在進行研究,我們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我是學製藥的,與藥有關的事情我都需要去熟悉。但做藥這件事我也還在不停的探索中,再去做其他事情,可能會分散更多精力,也未必做得好。所以未來還是會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


呂明方:我自己過去也做過企業,始終認為專注創造價值,要回歸初心,回歸本質。雖然我們也不排除合作,但如果沒有自主研發,別人的東西對你來說亦是無源之水。從這個意義上講,恒瑞幾十年的發展恰恰是一個不斷的自我累積、自我發展的過程。我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創新永遠是恒瑞的主題,是恒瑞的生命線。


但這也引申出另一個話題,那就是雖然創新藥占我們收入的比重在不斷放大,可從國家的支付能力來講,包括全球的情況來看,仿製藥仍是一個基本市場。這個過程中,恒瑞要如何處理好仿製藥和創新藥的關係?又會怎樣的時間和場景下,恒瑞可以達到60%-70%的創新藥銷售比重?


孫飄揚:創新永遠是恒瑞發展的引擎,沒有創新,恒瑞走不到今天。


對公司來說,隨著創新藥的規模逐漸增大,仿製藥的占比肯定是越來越小,可以說集采一次,就要下降一次,目前也並沒有太多新的仿製藥補充進來。管線裏現有的少量仿製藥,我們也是尋求一種差異化的仿製,雖然它在臨床上確實還是有需求的,但占比很小。我們的管線裏如今基本以創新藥為主,規模想達到你所說的比例,可能是明年,也可能是後年,但我想時間不會太久,是可以預期的。


呂明方:恒瑞的發展有兩大引擎,一個是創新,一個國際化。過去幾年,恒瑞在國際化當中也做了積極的探索,在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機構。從一個發展的眼光看,你覺得未來的恒瑞在國際化道路上會呈現一個怎樣的麵貌?


孫飄揚:首先我們在給恒瑞定位的時候,還是定位於一個中國人的專利藥企業,也就是先要立足中國的市場,把自己的市場做好。在國際化問題上,我們也在積極地探索和開拓,但對國外市場的了解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歐美日市場,本就是醫藥發達的市場,我們要去競爭,也麵臨著很大的挑戰。一是技術水平有差距,二是對他們的整個醫療保健體係還不夠熟悉。


基於這兩點,我們現在還是做一些我們擅長的,在國際市場也值得探索的東西,來看看有沒有開拓的價值,而不是全麵進攻。做任何事情,我們需要先把目標搞清楚,把功夫做紮實。如果一個投入不能看到價值,那不管它看起來多美,都未必有意義。


呂明方:國際化的探索很多中國企業都在嚐試,從恒瑞的實踐,你剛才給了兩個很有意義的觀點,一是對海外市場競爭的理解,二是對我們自己的技術優勢與海外技術優勢的判斷。這兩個提醒對中國本土企業走向國際,也是很有意義的提示。2021年很快就要過去,2022年即將到來,如果要對明年大江大海中的中國醫藥行業發展,提出一個希望或者預期,你會說什麽?


孫飄揚:這次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反複提及的一個詞,就是“穩”。我想隻有穩定,才能夠發展,對於醫藥行業來說同樣如此。


作為恒瑞,我們對明年的期望就是“在穩定中求發展求變革”,先把結構調整好,讓我們的產品管線和內部管理更能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然後再在此基礎上求發展。我認為,如何穩中求進,穩中求變,不僅是恒瑞麵臨的課題,也是我們醫藥行業所有的參與方,未來需要共同麵臨的課題。

返回